|

多重經濟壓力、體況下降…中年族群投保 3 方案,幫你減輕家庭負擔!駱潤生:先保近再保遠

許多人買保險時會上網搜尋相關內容,駱潤生表示,整理保單須花費一番功夫,如果沒有保險專家協助,50+族群自行整理保單的時候,除了須留意險種是否買對、保額是否足夠、保費是否合理之外,也應重視保險關係人的安排。
他指出,妥善規劃要保人、被保險人、身故保險金受益人、生存金受益人等對象,有助於日後順利處理遺產稅、贈與稅等稅務問題。此外,也須衡量保險金能否實質照顧到家人,萬一身故,受益人若未成年,可能無法妥善管理保險金;或是須長期臥病在床時,能否按照原先個人規劃使用專款,這些問題都點出提前安排保險金信託的重要性。

|

你存的退休金,夠付醫療費嗎?專家教你用小錢買高 CP 值保單,3 險種讓你安心樂退:1 險種免體檢、80 歲也能投保

CFP 暨保險本舖諮詢顧問駱潤生表示,相較於終身壽險,定期壽險多以自然費率設計保單,也就是越年輕投保、保費越低,隨著年紀增長保費也會提高,除了適合預算不多的小資族投保,也適合家庭責任逐漸變重的族群,用來補足階段性責任的缺口。談及投保平台上定期壽險須注意的事項,駱潤生指出 4 點

|

錯誤的高額保單規劃,可能吃上官司!

從 2002 年起的遺產稅實質課稅原則,到 2006 年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上路後,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人的保險給付,或是保險給付時的涉稅問題等,課稅爭議不斷。

加上保險商品推陳出新,稅法追不上保險商品的變更,更加深了保險課稅的爭議,導致保險規劃複雜度與難度大幅提高。
也因為稅法具有高度的繁雜性,在訂立保險契約時若有所疏忽,未來很可能遭到國稅局查核補稅並加罰的下場。
所以保險從業人員在協助客戶規劃保單時,必須仔細解析保險契約的稅務風險,避免訂立錯誤的保險契約,減少不必要的課稅風險及導致自身可能的法律風險。

機不離身!你幫你的「第二生命」iPhone買保險了嗎?
|

機不離身!你幫你的「第二生命」iPhone買保險了嗎?

對消費者來說,未來買手機、平板電腦時加買的「保險」,跟以前買的「保固」會有什麼不同?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駱潤生認為,由於同樣都得付費才能得到維修服務,民眾感受到的差異可能不大,但事實上,裡面仍有些不一樣的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