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駱潤生

前一陣子,跟CFP好友振杰兄互動一些議題,其中也包括了疫情之後的質變,有了一些學習及感想。

疫情奪走了很多寶貴的生命,來不及說再見的人,甚至無法跟親友當面道別,令人感傷。

幾家歡樂幾家愁,有產業因疫情而受惠,如電商、電子業、原物料、貨運業等。也有很多產業無法經營而倒閉,公司面臨了生存危機,個人也可能被裁員或放無薪假,生計大受打擊。

散戶股民投入了高漲的股票市場,有人壓對寶而大賺,有人來不及出脫而空歡喜一場,甚而慘賠。

以上這些場景片段,真實的被截圖下來,成為疫後我們必須深思的拼圖線索。

首先談一談「來不及」,

有句話我很有感,就是「重要不緊急,遇到來不及」,而這可以透過事先規劃,才不會徒留遺憾。

遺囑、信託、保險這三種工具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日本紀錄片《多桑的待辦事項》,主角在公司打拼多年,退休後即確診胃癌末期,時間不多的他,著手書寫人生「待辦事項」,包括他對家人的愛,以及財產繼承權安排,其中一項就是預立遺囑,它帶來3點好處:1.清楚交代自身意願2.人生階段性盤點3.事先安排財產分配減少紛爭。

若擔心繼承人年幼或是不善管理,可安排「遺囑信託」。委由受託人依內容執行,完成遺產分配並照顧受益人。若擔心遺囑被挑戰,

實務上也有先成立信託建立起管理機制,再加上遺囑安排。

再來談「求生存」,

疫情期間很多業者為了自救而努力,例如晶華董座潘思亮打造外送團隊;綠光劇團讓民眾免費看劇,短時間內累積數萬名準客戶;連鎖鞋店成功轉型兼蔬果配送;健身教練製作線上課程等,他們都在想盡辦法求生存,求改變。

病毒都努力變種,我們更不能停留。

深感面對疫後的世界,我們要掌握以下幾種能力:

數位力:是否熟悉線上行銷工具及線上會議四大平台。

財務力:是否有足夠的保險及緊急預備金因應突發狀況。

學習力:持續閱讀學習,消化輸出成文章並化為行動。

執行力: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一流的規劃不如三流的執行。

運動力:健康的身體永遠是幸福的基石。

家庭力:攘外必先安內,照顧好家庭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品牌力:這是一個「個人品牌」跟「一人公司」的時代。

協作力:這是團隊合作的時代。

「疫後大未來」一書點出,臉書、谷歌、亞馬遜、蘋果,科技四大巨頭帶來世界的巨變,尤其遇到疫情,更加速了質變跟發展,有機會有危機,我們是站在天平的那一端,端看自己如何待之。現在要做的是未來三五年具競爭力的事,很多「重要不緊急的事」在疫情之後,我認為變得「重要又緊急」了。

要常思考自己的優勢跟缺點,什麼狀況優勢可能變成劣勢,及如何讓劣勢扭轉成優勢。

聊到最後振杰兄笑說,全球人口有79億,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這「79億分之一」的存在,很值得深思!

Similar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