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駱潤生(Lawrence)CFP®
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,還記得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有新聞報導,有一檔股票被誤認為防疫概念股而大漲;股民回神後發現表錯情又狂跌,蔚為奇觀。由此可見,為數不少的散戶在搞不清楚投資標的狀況下,就貿然豪賭。
投資個股如果功課做不到位,最好別碰,因為選股擇時很難。外資分析師楊應超曾說,他執業時擁有全球資源並只負責盯10檔股票,都很難了,何況是散戶。
好!那麼委託專業總行吧,我們來看看投資由專業經理人操盤,主動式投資的共同基金,是否會更好呢?
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操盤手,曾獲全球12大投資領袖終身貢獻獎殊榮的《指數革命》作者查爾斯.艾利斯,從主動式投資到信仰指數化投資。他觀察從1960年至今,投資市場經歷多次巨變,早期主動式經理人能透過拜訪企業及選股策略,找出被「錯誤定價」的個股,擊敗市場獲取超額報酬。
但受全球化、網路化、新技術的影響,資訊傳播的速度零時差,大量人才投入及監理法規透明,市場規模也更是今非昔比,市場交易從散戶轉換為以專業投資人為主。市場變得太有效率了!經理人在激烈競爭下,愈難在加上高漲的成本費用後,打敗由其他主動式投資人集體智慧所匯集成的市場報酬。
打不過就加入它。股神巴菲特說:「大多數機構投資人與散戶會發現,持有股票的最佳途徑是投資收取最低費用的指數型基金,選擇這條路的人,結果肯定會勝過絕大多數專業投資人士提供的淨報酬。」
追蹤市場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受股神青睞有2個重要原因:
1.長期報酬優於主動式投資:根據基金評等公司晨星的統計,當年度擊敗市場獲得5星評等表現最佳的基金,隔年可能表現得比1星評等表現最差的基金更糟。而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2018年的分析報告,觀察長期表現,超過89%的大型股基金經理人;和超過93%的小型股基金經理人,表現落後於它們的績效指標。
2.低費用低成本:晨星研究,基金的費率是跟績效有關的唯一可靠變數,低周轉率與低費率的基金表現通常較好,最典型的就是指數型基金。以1%基金經理費為例,主動式基金經理人須賺取高於市場平均報酬14%(市場平均報酬約7%,1%÷7%=14%)才能打平;而代表市場平均報酬的指數型基金大約才0.1%的費用。 指數化投資除了不用盯盤或擔心黑天鵝降臨,以及任何主動式投資需要擔心的細節;投資人也能專注於重要的長期投資目標,如退休金積累等;更有價值的是,可以用多出來的時間紅利陪伴家人、實現自我,贏回人生的主動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