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個人理財】善用4%法則聰明提領退休金
| | |

【個人理財】善用4%法則聰明提領退休金

這是一個確實可行的退休金提領策略,立論基礎是採用股債配置的投資組合,如用全球資產配置的股票+債券的投資組合,長期約有6%-9%左右的平均年報酬率,然後每年提領投資組合的4%當每年花費,剩下的2%-5%,留在投資組合中讓資產繼續增值並對抗通膨

【投資理財】認識投資的「原型食物」及「健身教練」,獲取最佳CP值
|

【投資理財】認識投資的「原型食物」及「健身教練」,獲取最佳CP值

記得聽過一個故事,內容大概是如此,一個新手水電師父去家裡修水電,搞了好幾小時都沒有修好,就跟屋主收了50美元出勤費,後來屋主找了資深師父來,三分鐘就搞定了,收費100美元。屋主跟資深師父抱怨太貴,師父說,我之所以能馬上找出問題所在並解決,是因為多年經驗及進修累積的專業判斷和專業素養,再加上幫你省下的好幾小時,你認為值得嗎?

【投資理財】被動投資贏回主動人生
|

【投資理財】被動投資贏回主動人生

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操盤手,曾獲全球12大投資領袖終身貢獻獎殊榮的《指數革命》作者查爾斯.艾利斯,從主動式投資到信仰指數化投資。他觀察從1960年至今,投資市場經歷多次巨變,早期主動式經理人能透過拜訪企業及選股策略,找出被「錯誤定價」的個股,擊敗市場獲取超額報酬。
但受全球化、網路化、新技術的影響,資訊傳播的速度零時差,大量人才投入及監理法規透明,市場規模也更是今非昔比,市場交易從散戶轉換為以專業投資人為主。市場變得太有效率了!經理人在激烈競爭下,愈難在加上高漲的成本費用後,打敗由其他主動式投資人集體智慧所匯集成的市場報酬

【投資理財】如何避免投資的「近因偏誤」
|

【投資理財】如何避免投資的「近因偏誤」

過去20年間不同市場及資產的輪動,你會發現,要想精準預測出每年表現最好的投資標的是非常困難的。如果你死守著單一市場,或是單一產業,因爲「近因偏誤」造成的過度保守或是過度承擔風險,都會造成投資上的失敗。 Vanguard創辦人約翰柏格曾說:「與其在稻草堆裡找1根針,不如買下整堆稻草。」對於全球各類資產進行分散投資的投資人來說,確實才可以分散風險,並掌握到全世界的成長

【投資理財】分散是投資的免費午餐~資產配置
|

【投資理財】分散是投資的免費午餐~資產配置

只投資在單一市場,單一產業,會遇到兩個問題:過度集中的風險,價格波動的風險。
如何解決過度集中的風險呢?
“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”,
這個分散風險的觀念很容易被認同。
但我常見到很多朋友,他們認為的分散,只是在不同銀行的對帳單中,買進不同投信的同類型基金。
所以只吃雞蛋會營養失衡,要均衡攝取,才是養生之道啊。

正視人生財務的「待辦事項」
|

正視人生財務的「待辦事項」

終活是正視死亡,令自己的人生可以貫徹始終而做的準備。「自己的餘生如果不好好規畫,往生後,家人會很困擾的。」片中金句,道盡日本禮儀文化中,「不可對他人造成困擾」的中心思想,很多長者存這種信念為自己身後事做準備。同樣面臨高齡化社會,日本人正面迎戰老化的積極心態,相對於台灣人較避諱談生死,值得我們借鏡。

【機器人理財】打造你的自動化理財
| | |

【機器人理財】打造你的自動化理財

台灣前幾年很流行的一個理財名詞「拿鐵因子」,它是由知名財務激勵大師,也是《讓錢為你工作的自動理財法》,作者大衛.巴哈所創造的概念;拿鐵因子是源於一個小故事:一對夫妻,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,看似很小的開銷,30年累積算下來竟然花費了70萬元。「拿鐵因子」提醒了要由小地方的浪費開始節流,並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來累積財富。作者也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採取行動,開始追求富足人生。
他在本書提出的「自動化理財」的3步驟,我將他的概念做在地化分享